警告:以下有雷,可先收藏文章觀影後閱讀 一、電影的時間軸怎麼跑的? 天能最讓人疑惑的,應該是片中交錯的時間點,由於逆轉許多次,讓人的腦袋無法跟上,甚至讓腦袋裡的晶片運轉過熱,以下就讓我們透過圖解,以主角經歷的時間線,來為大家解惑。
大家都知道馬英九不是不修邊幅穿著隨便之人,他極注重外表,也極為自戀,但這次不只是單純割眼袋,想要裝年輕的膚淺表現,而是一個凸顯自己才是真正老大的刻意安排。學校行政人員,院長級以上人物,上班時間必定穿著正式,不是為了顯示身分,而是不凸顯個性,讓你專注於他在職位上的責任,為你服務,傾聽你的訴求。
其實後戒嚴時代成長的江啟臣豈會不知道國民黨的問題?年初國民黨大敗後接下黨主席,成立「改革委員會」,委員會名單在四月一日愚人節公布,浩浩蕩蕩59位委員,巧妙地出現世代交替微弱的氛圍。民進黨在2018年底地方選舉慘敗,現在看來像是老天對國民黨開了一個玩笑,讓它得意忘形,加碼演出。無奈民進黨的蔡英文不屑一顧,還聲望衝天,馬英九氣餒之餘,豈可容忍自己的黨也敢造次?他必須把國民黨框在他認識的國民黨內,才能鞏固他自認的歷史地位。國民黨希望洗刷對中國屈膝的印象,馬英九說中國不會同意。當他與其他乖乖穿西裝打領帶的主席們一同出現在台上,這位故意不遵守「穿著規範」(dress code)站在中間的馬英九,他要告訴大家的是,我才是國民黨裡大老中的大老。
文:李中志(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 在衣物能夠大量廉價生產的時代,平價的西裝與上班穿的套裝往往比休閒服更便宜,西裝皮鞋,正式的服裝已不再是階級的象徵,反而是一種謙虛的表現。但馬英九顯然不是這麼想,那身打扮,讓他更像是一個穿者主題汗衫前往黨部嗆聲的憤怒黨員。過去我們如此深信,我們為彼得的生命帶來了奇蹟,但就在我們眼前,奇蹟卻瞬間變成了海市蜃樓
相關書摘 ▶《那個病人,我人生的醫生》:她被丈夫虐待強暴,卻因害怕「名譽殺人」不敢離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那個病人,我人生的醫生》,圓神出版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過去我們如此深信,我們為彼得的生命帶來了奇蹟,但就在我們眼前,奇蹟卻瞬間變成了海市蜃樓。」──實習內科醫生 「他身上意想不到的轉折,不只改變了我行醫的方式,也改變了我對生命的看法。」──實習婦科醫生 八十六位橫跨科別領域的醫護人員,闡述從醫以來,心中始終無法抹滅的那位病人。
」──麻醉醫生 「是她教會了我,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敢。彼得回到他在澤蘭的家,靠近荷蘭的海岸邊,那是他父母住的地方,在那之後我再也沒有聽說過關於他的消息。
作者:艾倫.狄維瑟 譯者:黃怡雪 每位醫生與護士心裡都有位終生難忘的病人,用生命教會他們勇敢,也醫治了脆弱…… 「我現在終於明白,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這讓我們非常震驚,在回程的車上,整整半小時誰也沒說話。我其實從來沒有實際調查過,接受過手術的病人中,有多少人可以再過上充實的生活。彼得是個19歲的學生,某天晚上在車站遭到陌生人用棍子殘暴地攻擊。
醫護人員看似理性冷靜的外表下,同樣有著炙熱的心與豐沛的感性,面對死亡,他們也同樣恐懼無助。但現在他經常會癲癇發作,智商再也沒辦法恢復到過去的水準,而且他還有記憶方面的問題。這些故事,不僅為他們帶來勇氣,也將為讀者帶來深刻的感動與慰藉。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提供更好的建議和資訊,甚至或許還可以預測病人最後能恢復的機會是不是純粹正向的(或可能不是),希望可以改善我們的決策過程。
這件事不只幫助我在那之後更小心地進行專業決策,還改變了我的整個人生觀。但我從來沒看過這些機構內部的樣子。
那次的經驗非常衝擊—我所遇到的人們失能的情況非常嚴重,他們能做的事情少之又少,讓我不禁想:我自己會想過那樣的生活嗎?這也讓我開始思考,對我來說,人道與快樂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一旦腦部受到損傷,生命就會變得如此脆弱。還好我們最後遇到了大塞車,才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平靜地談談這一切。
他們會回到家裡,如果回家後的狀況不順利,他們就會被送到康復之家或護理之家。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一直帶著這副鐵石心腸工作,多虧彼得,讓我現在變得更有同理心了。在提供治療的時候,我們的極限究竟在哪裡?我們應該幫每位病人動手術嗎? 儘管我們研究結束的那一天遙遙無期,但是透過訪問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我們很希望有一天可以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有事實根據的答案。於是我們去了一趟澤蘭,我終於再度見到彼得,我們都以為他會過得很好,因為四年前我們跟他道別時的情景就是如此。我終於領悟到,在工作上我早已經不知不覺變得僵化而難以碰觸:任何事都無法傷害我、沒有人能看透我,還把自己那令人厭惡的情緒都隱藏起來,讓其他人都無法干擾我。他被送到醫院時已陷入嚴重昏迷,當天晚上我們幫他動的手術很成功,之後的好幾次也都很順利。
直到四年前,我第一次去參訪康復之家,並在那裡遇到很可能是我們之前的病人。我有一位學生想要研究接受過腦部手術後出院的病人,是否能過得開心且充實?所以我們決定進行這項研究,訪談過去幾年曾治療過的病人。
每年我會為數十位病人動手術,他們都受到創傷引起的腦部傷害,通常是因為意外引起的。文:威爾科.保羅 鐵石心腸—威爾科.保羅,神經內科醫生 我們為彼得的生命帶來了奇蹟,但就在我們眼前,奇蹟卻瞬間變成了海市蜃樓。
事實上,彼得很感謝我們做的一切,還架了一個特別的網站,對其他人訴說他的這段經歷。這些病人與故事打破了醫病之間的刻板界線,帶著他們重新檢視專業、領會人生,也學會面對內心的脆弱與恐懼。
我和彼得的相遇改變了我的一生。如果病人活著出院,那就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他們的樣子。他已經試過再回去讀書好幾次,但是都沒有成功,而且他身邊也沒有人陪伴。」──心臟科醫生 「是這個女孩幫我們上了為期一週的速成課,教會我們如何活著。
」──血液科醫生 「我終於明白,每位病人周圍都是一整個人生的羈絆,因為這樣,我變成了更好的醫生她也曾打給自己的三個兄弟跟他們討論離婚的事,其中有兩個住在德國,另一個則住在伊拉克。
我完全忘記要去考慮,也許她自己最知道離婚的後果會是什麼。我們都很急切地想幫她想辦法,但全都是從自己熟悉的荷蘭式幻想出發。
」──血液科醫生 「我終於明白,每位病人周圍都是一整個人生的羈絆,因為這樣,我變成了更好的醫生。一開始她的兄弟們以為她會堅持要維持婚姻關係,但最後她卻說服了他們採取相反的作法,他們也轉為站在她這邊。
」──實習婦科醫生 八十六位橫跨科別領域的醫護人員,闡述從醫以來,心中始終無法抹滅的那位病人。我甚至還親自打給阿包達勒市長,想問他能不能勸勸她的丈夫,但我只能聯絡上他的祕書,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回音。我到底算哪根蔥,竟然想幫別人決定對錯?我工作的地點是個貧困的移民地區,我對他們的文化和背景又了解多少? 這個女人的堅強實在讓我很震驚:儘管在她自己的處境中遭受極大的壓力、痛苦和全然的疲憊,她卻還是能用某種方式找到力量和勇氣,讓自己脫離悲慘的處境。相關書摘 ▶《那個病人,我人生的醫生》:我們該搶救每一條生命,就只因為辦得到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那個病人,我人生的醫生》,圓神出版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這些故事,不僅為他們帶來勇氣,也將為讀者帶來深刻的感動與慰藉。她告訴我,每當他強迫她做愛時,她都怎麼做:她會讓他得償所願,用自己的頭巾蓋住眼睛,這樣就不用目睹他的獸行。
她要求她的兄弟從德國過來,並安排了一場家庭會議跟她丈夫談判。現在她一個人和兒子們一起在荷蘭生活,她丈夫則偶爾會過來探視。
因此他變得多疑,深信她在外面一定有男人,並要求兒子們整天嚴格監視她。同時她也承受了來自其他看護的壓力,她們會威脅要帶走她的孩子,因為他們家裡的情況。